冯塘有一股百无禁忌的生猛之气,就像枣儿刚来到朵子西时似的。
这正是年轻人该有的性格,枣儿很欣赏他。
每个村子都会走出去一些人才,若这些人都能为家乡的发展着想,都能提出有益的建议,无疑是好事。
要让更多走出去的人回归山里,扎根山里,在山里创业生活,得先让他们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冯塘代表着最新一代的朵山人,他们本不像父辈一样对家乡有着不可割裂的情感,可是如果乡村建设里注入了他们的心血呢?
毕竟血浓于水。
枣儿决定和冯塘深入的交流一次,不管他的建议是否令自己满意,都要采纳。
她希望朵子村广场,能有每个出去的朵山人贡献的力量。
枣儿的思路切换得很快,放下冯塘带给她的兴奋,重新回到路平安的宅子上来。
“我就说长顺叔不会接招吧,路平安的工作还得你做,谁让你是村支书呢。”
陶三喜面露难色,说“枣儿,别净捡硬骨头啃,实在不行换个地方。”
“遇到困难就向后稍,村干部都这样妥协的话,工作还怎么开展?”枣儿不满地说。
陶三喜开玩笑说“你讲得对,咱不退,我扛把铡刀,你举上红缨枪,咱们一起朝前冲,杀他个人仰马翻,鸡犬不宁……”
枣儿笑起来“真有你的!”
“玩笑归玩笑,不过有一件事你要留点小心,路启元放回来了,不知他从谁那听的话,说兰花要出钱替他交罚金,是你挡的拦板,他发狠说要治你的事呢!”
“他还敢再胡来?”枣儿紧张地问。
“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干的?”
“他回来多久了?”
“有几天了吧,前几天许进汁开着路启元的车来找过村里,好像他们俩人还大吵了一架,你没听说?”
“我在忙着完善招股计划,哪顾得上那些闲事,”枣儿问,“他咋没来村委会闹呢?”
“你希望他闹?刚放出来,肯定得老实一段时间,不过,得小心他憋坏水。”
枣儿点点头,说“我知道了。”
“少走夜路,也别一个人呆在村委会……”
枣儿说“好啦,你还是第一次这样婆婆妈妈呢。”
“我得对你的安全负责,万一出了什么事,庄书记不得吃了我。”
这时,枣儿的手机响起来,是方一同打来的。
随着庄有成“朵山复兴计划”的启动,枣儿开始筹集建设食品厂的资金。她重新完善招股计划书,并且贴到“朵山风情网”上。
招股书贴在网上,看到的人毕竟有限,即便有人看到,大多也是一笑置之,甚至会不屑一顾。
枣儿当然明白,光靠嘴上说说,是不能打动人心的。那些在外拼搏多年,好不容易有了一些存款的村民,肯定不敢贸然把钱投到食品厂里来。
枣儿苦思冥想,颇花费了一番心血,终于想出一个点子。
那就是在“乡愁”上做文章。
人人都有乡愁,乡愁不是单纯的思乡之苦,还是一份牵挂,一份期待,一份向往。
当人们需要叶落归根时,日思夜想的根还在不在?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安身之所?
枣儿要把朵山的变化呈现给他们看,把朵山的故事讲给他们听,把希望和信心送出去。
于是,她写了一封公开信,标题为“美丽的西朵山,忘不掉的乡愁”。
她在信中写道“亲爱的乡亲,辛苦了……在您的记忆里,朵山是否还是那个落后贫穷的山窝窝?是否还是那个怒其不幸,恨其不争的穷山乡?您的愿景,是否还想着一去不回头,永远地留在流光溢彩的城市里……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土窝,您正是从土窝里飞出去的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