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吹泡泡小说>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六百五十六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五十六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产》(3 / 6)

门的臃肿和僵化,是个问题,需要想方设法的解决,这次不成,下次换个办法,不能把眼睛、耳朵、嘴巴一捂,装作没有这个问题。

只要出发了,就是个好事,证明这不是个不可触碰的话题。

忠君体国侯于赵再次上了本奏疏,这是一份过年的贺表,主要是汇报了下今年的政绩,内容比较简要,因为侯于赵要和李成梁一起回京入京叙职了。

李成梁以老迈为由,请命回京,希望朝廷能换个人镇守辽东,这个主动要求回到腹地的奏疏,引发了廷臣们的讨论,最终廷议的结果是反对,等李成梁回京后,再详细讨论。

朱翊钧见缝插针的批复了几份奏疏,坐上了大驾玉辂,向着西山煤局而去。

街道在变得宽阔,从原来狭窄逼仄的小巷小弄,变得大开大合,从行两辆马车都拥挤,到现在对向十二车道的阔路,确实让交通便利了许多。

京城有很多都是跟着成祖文皇帝靖难得正燕字旗的武勋,但这些武勋在面对王希元的时候,最终还是同意把自己的老宅拆了,给大明京师的道路让出空间来。

这些武勋也闹过,连章上奏,跑到皇帝这里哭诉,但早已经不掌兵的武勋,和掌权的文官较量注定是失败的,本来可以以更低成本去拆建,但大明皇帝还是大手一挥,在北大营的北城,专门营造了一批武勋的大宅,算是优待了。

武勋们见闹出了宅子,也就不再闹了,毕竟万历之前,百官的俸禄要折钞,武勋的俸禄也要折钞,自从陛下实俸以来,武勋们过了一百七十年,终于又领到了足俸。

陛下这个人不复杂,第一次谈判的时候,给的条件最是丰厚,差不多得了,见好就收,要继续闹下去,宅子没了也就没了,爵位没了那才是天塌地陷的事儿。

大明欠饷是非常公平的,边方军兵的军饷会欠、朝廷百官的俸禄也要欠、武勋宗亲的俸禄也要欠,很多时候,连每年一百万两的金花银,皇帝的俸禄也要欠。

只不过只有朝廷百官因为掌权,可以从万民身上找补而已。

“这西直门明年开春是要拆了吗?”朱翊钧有些愕然的看着西直门的喧闹不在,王希元上奏说要拆了城门,朱翊钧批准了,但没想到王希元这么快,都已经完成了清场,现场已经没有了百姓,西直门除了皇帝的车驾别的车辆已经不能通行,只能绕路,现场开始凿出坑洞来,准备搭脚手架了。

“是。”冯保俯首说道:“这拆城门是不是有待商榷啊?”

王希元的胆子也太大了,没了城门,这多没安全感,万一胡虏再次南下打来怎么办?这不是直接就入城了吗?廷臣也跟着胡闹,廷议居然同意了王希元的做法。

“没了就没了吧。”朱翊钧的车驾缓缓的通过了西直门,笑着回答了一句。

用王希元的说法,他要在自己九年任期内,将京师九门、城墙全部拆除,不得不说这个想法真的很大胆,而王希元这个大胆的想法,得到了戚继光的支持,在戚继光看来,大明京城的城市规模在扩大,城墙已经不适合城防了,而城外绵延不绝的民舍,就是城防。

在京师、松江府、南衙、杭州府、广州府这样的大都会,未来的守城战,一定是巷战。

所以,这个胆大包天的想法,正在照进现实。

朱翊钧的车驾终于走到了西山煤局的大门,朱翊钧下车正准备走进去的时候,忽然停下了脚步,一转头去了旁边,他身后的辅臣、廷臣、朝臣们,都不得不跟着一起拐弯。

朱翊钧站在了一个一组雕像面前,这个雕像是一个全铜的雕像,一个全身黧黑的窑工,光着膀子,盘坐在地上,眼睛微眯,看向了远方,像猴像人更像佛,窑工有些瘦弱干瘪,像是猴,而黧黑的脸颊和瘦弱但坚实的身躯,又像是人,有些沧桑平静的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