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赢得了李治的欢心。与此同时,她也巧妙地利用王皇后与萧淑妃之间的矛盾,让她们互相争斗,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
再次遇到武则天时,李治仍然对她有着浓厚的兴趣。聪明而有心计的王皇后,察觉到了李治的心思,决定替他开口。于是,她向李治提议,希望能将武则天纳入后宫。
李治听到这个建议后,心中暗自高兴,但表面上却装作有些犹豫。他深知,如果直接表示同意,可能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和反对。因此,他故意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地说:“这样做是否合适呢?”
王皇后连忙说道:“陛下,武则天容貌出众,才情过人,若能入宫侍奉陛下,定能给陛下带来更多的欢乐。而且,这样也可以显示出陛下的仁德和宽容。”
李治微微点头,表示认可王皇后的话。其实,他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只是不想表现得太过急切。接着,他故作深沉地说:“既然如此,那就依皇后所言吧。”
就这样,李治顺水推舟,欣然答应了王皇后的提议。他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既能满足自己欲望,又能得到众人支持的好办法。同时,他也对王皇后的机智和配合感到满意,认为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伴侣。
然而,李治并不知道,王皇后此举并非出于真心。她之所以提出让武则天入宫,是因为她想要利用武则天来对抗萧淑妃的威胁。她以为,只要把武则天引入宫中,就能让李治转移注意力,从而减轻自己的压力。但她万万没想到,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最终却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
于情于理,将武则天纳入后宫,都是一件违背人伦常理,不符宫规的事。即使有一些大臣用人伦世俗等理由提出反对,但在这件事情上,唐高宗和王皇后却保持了一致的态度。
毕竟,这后宫的一把手是皇后,既然她已经开口替皇帝处理家事,那么这些属于后宫的事务,大臣们也就无法过多干涉了。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武则天被接入宫中,成为唐高宗的妃子。
就此,经过一年时间的出家生活之后。27岁的武则天终于迎来了李治,也迎来了再次回宫的机会。然而,由于此时朝廷仍处于老皇帝逝世的孝服期,一切都需遵循礼制和传统。因此,武则天并没有立刻被接回后宫,而是被暂时安置在了宫外。
继续阅读
这段时间里,武则天心情复杂而又充满期待。她知道自己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前方的道路仍然充满未知和挑战。她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重新回到那个曾经熟悉却又陌生的宫廷世界。
在宫外的日子里,武则天过着低调而平静的生活。她深知自己的身份特殊,一举一动都可能引起关注和议论。因此,她尽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默默地等待着回宫的时刻。
与此同时,宫廷中的局势也在悄然变化。李治作为新皇帝,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他需要处理政务、稳定朝局,并应对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而武则天的存在,无疑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变数和思考。
在这个关键时刻,武则天展现出了她的智慧和耐心。她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选择了默默等待。她相信,只要时机成熟,她一定能够再次回到宫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然,武则天纳入后宫是既成现实,木已成舟。所以,李治也就开始明目张胆起来,时常出宫和武则天相会。
公元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满。阔别皇宫两年后,28岁的武则天就再次进入了大唐后宫。此时,随武则天入宫的不再是孤身一人。
原来,感业寺重逢之后,李治对武则天的感情愈发深厚,而武则天也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魅力,成功地吸引了李治的注意。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李治甚至不顾宫廷礼仪,频繁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