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吹泡泡小说>>封建历史女权人> 第69章 胡太后(二)临朝称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章 胡太后(二)临朝称朕(2 / 4)

接近胡充华的机会。从道理上来说,这必定是一个万无一失的策略,可称得上是上上之计。”

于忠等人听后,觉得此计甚妙,便毫不犹豫地听从了他的建议。而后,他们将这一精心策划的方案详细地告知了胡太后。胡太后得知后,心中的忧虑顿时消散,这才安下心来。

也正因如此,胡太后对这四人,满怀深深的感恩之情,将他们视为自己的救命恩人,这份感激之情,在她心中长久地萦绕着,挥之不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宫廷中的斗争向来波谲云诡,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而此次事件,也充分展现出了各方人物在复杂局势下的智慧与谋略,以及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宫廷争斗屡见不鲜,而胡太后能够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中得以保全,这四人功不可没。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利益的纠葛和权力的争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继续阅读

公元 515 年 3 月 7 日,北魏朝廷举行了重要的仪式,尊宣武帝的皇后高英为皇太后。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巨大的波澜。

此时,高太后的兄长高肇,正手握重兵在外,他的存在让朝野上下弥漫着不安的情绪。这种不安并非空穴来风,高肇的权势和影响力,让众人对局势的发展充满了担忧。

在公元 515 年 3 月 7 日,这个特定的日子里,朝廷举行了重要的仪式,尊皇后高英为皇太后。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巨大的波澜。此时,高太后的兄长高肇正手握重兵在外,他的存在让朝野上下弥漫着不安的情绪。这种不安并非空穴来风,高肇的权势和影响力让众人对局势的发展充满了担忧。

胡太后一党人深知事态的严峻性,为了稳定局势,他们果断地采取了行动。他们以孝明帝元诩的名义,下旨召高肇回宫奔丧。

接到旨意后的高肇,尽管心中或许有所疑虑,但也不得不遵命返回。随后,他来到了洛阳的太极殿进行哭丧。

而另一边,高阳王元雍与于忠,这两位极具谋略的人物,悄悄地进行着谋划和部署。他们精心准备了十几名壮士,将这些人埋伏在舍人省下,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当高肇哭丧完毕后,按照既定的安排,他被引入了西廊,一步步地朝着舍人省走去。就在他踏入舍人省的那一刻,早已埋伏在此的十几名壮士们,如猛虎般突然出击,瞬间就将高肇紧紧围住。

在一番激烈的争斗后,最终这些壮士们,成功地将高肇扼杀。这一事件的发生,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它不仅改变了朝廷的权力格局,也对后续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血腥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和残酷。高肇的死,也意味着一种权力的更迭和重新分配,这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让人们看到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不可预测性。

高肇的离世,宛如一颗巨石坠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他的离去不仅让整个朝堂为之震动,更使得刚刚登上太后宝座的高英,如同失去了一座坚实的后盾。原本凭借着高肇的权势和影响力,高英在后宫中的地位稳如泰山,但如今,这一切都变得不再那么确定。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英的地位逐渐开始动摇,她曾经拥有的权力和荣耀似乎正慢慢从指尖溜走。

有人落败,就有人胜利。这个事件的最后胜利者,非胡太后默许。在高肇离世之后,公元 515 年 3 月 26 日,当时的孝明帝元诩,颁布了诏书,正式尊奉他的生母胡氏为皇太妃。

而到了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