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与无奈,理解她们在宫廷中失去自由的痛苦。邓太后以其女性特有的温柔与善良,打破了传统的束缚,给予了这些女性重新获得自由,追求新生活的机会。
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邓太后的慈悲心怀,更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展现出了女性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珍贵情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段温暖而又独特的篇章。
当然,对于人才获取,选拔制度是最为直接的。在邓绥的主持下,当时的朝堂开创有道科,完善察举制。
在汉代的察举科目中,“有道”科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这一科目始于汉安帝永初元年(107 年)三月,当时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邓太后深谋远虑,为了选拔出真正能够为国家和民众谋福祉的贤才,毅然下诏让三公九卿,以及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积极举荐“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等。
这里所说的“道术”,涵盖了极为广泛且深奥的领域,其中包括神秘莫测的天文,精确严谨的历数,以及救死扶伤的医方等诸多方技术。这些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国家的发展,民众的生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公元108 年七月,邓绥再次展现出她对人才的渴求与重视,再次下诏选举“有道术,明习灾异、阴阳之度、琁机之数者”。她深知这些精通特殊技艺和知识的人才,能够为国家应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变化提供宝贵的建议和策略。
公元111 年,邓太后持续发力,再度下令各级官员举荐“贤良方正、有道术”之人。不仅如此,她还派出公车特征入京,并亲自表示“朕将亲览焉”,充分彰显了她对人才选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自参与的决心。
正是在邓太后如此大力的推动和选拔之下,“善术学”的张衡得以入朝为官。起初,张衡被拜为郎中,这一职位为他提供了接触朝政,和施展才华的初步平台。
而后,因其卓越的才能和表现,张衡继而升迁为太史令,负责掌管天文历算,这一至关重要的职责。从此,张衡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研究工作之中,为古代天文学和历法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邓太后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汉代选拔了众多优秀的人才,也为当时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继续阅读
此外,邓太后还秉持着开明包容的执政理念,积极践行“辟四门而开四聪”的举措。她深知治国理政,不能仅仅依赖于朝堂之上的高官显贵,更需要倾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声音。
哪怕是那些身份低微,从事割草砍柴工作的普通民众,他们所提出的建言和谋虑,邓太后也都以宽广的胸怀,将其纳入决策的考量范围,并且审慎地予以采纳。
邓太后这种广纳群言的作风,充分体现了她对民意的尊重和对治国之道的深刻理解。她明白,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可能拥有独到的见解和智慧,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同时,邓绥还展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仁慈,毅然赦免了言论罪。公元110 年,邓绥怀着对民众的深切关怀,郑重下诏:自汉章帝建初年间以来,所有因言论不当而获罪的人,那些被流放到边疆,承受着远离家乡和亲人之苦的无辜者,一律予以赦免,准许他们回归家园。
这一诏令的颁布,犹如一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了那些因言获罪者的归途。他们在漫长的流放岁月中饱受折磨,身心俱疲,而邓太后的这一决策,给予了他们重新开始生活的希望和机会。这不仅体现了邓太后的仁德,也为社会营造了相对宽松的言论环境,促进了思想的交流和文化的繁荣。
在东汉时期,苛捐杂税众多,律法严苛繁杂,给人民带来了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