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吹泡泡小说>武侠修真>幸好遇见神> 第378章 善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8章 善后(3 / 4)

因为,北方的柔然人躲到漠北以后,经过上十年低调恢复,近来又死灰复燃,开始南下掠夺了。

而且,柔然人有个习惯,就是只要魏国与他国交战,他们必定会趁火打劫。

拓跋焘准备率大军攻打南方宋国,让其他人镇守漠南边防,他信不过,于是派太子拓跋晃去。

拓跋晃不仅是东宫太子,还是录尚书事(总理尚书大臣),法定的、皇帝之下魏国第二人。

万一柔然搞事,皇帝不在京城,太子能调动的资源最多。

拓跋焘的心腹太监宗爱,与太子一向不对付。这也许是拓跋焘的权谋之术,故意为之。

宗爱趁机向皇帝进言:由吴王拓跋余留守京城,自己从旁协助。

拓跋焘经过考虑,接受了宗爱建议。

拓跋焘子嗣众多,有六个儿子、几十个女儿。拓跋余排行男丁老五,是拓跋晃异母弟。

因为母亲闾左昭仪家族的缘故,拓跋余与太监宗爱走得很近。

拓跋焘六个儿子中,二皇子拓跋伏罗早逝。

剩下五个皇子,宗爱与太子拓跋晃、三皇子拓跋翰不对付。

四皇子拓跋谭、六皇子拓跋建为人耿直,喜欢军事,不大与臣子们结交。

宗爱是拓跋焘最信赖的内臣。他心机深沉,偷偷在皇帝下一辈里物色靠山。

思来想去,他没得选择,只能是拓跋余。

宗爱与拓跋余母亲闾左家有些渊源。闾左昭仪明白宗爱的意思。

但鲜卑族女人,是绝对不敢插手皇子们的家事的。因为那样很容易被处死,还会连坐家族。

幸好拓跋余不蠢。稍微年长些后,他就感受到了宗爱的善意,也认识到宗爱不是一般人。于是也就很乐意与对方相向而行。

拓跋余有三大爱好:财宝、女人、狩猎。

这些在皇帝宠臣宗爱这里,根本就不是事。

渐渐地,拓跋余成了一位对宗爱言听计从的王子。

现在,吴王拓跋余以临时总督身份,总揽平城大小事务。

真正做决定的人其实是宗爱。

当然,宗爱伪装得很巧妙。

可是,宗爱是太子的死对头,他的一举一动,怎能逃过太子府安插眼线的监察。

任城悄悄来边塞大营,就是将相关情报送给太子。

任城告诉拓跋晃,自从皇帝、太子离开首都,吴王坐镇京城以来,平城里各个衙门都得到一个印象:中常侍宗爱大人对吴王的决议,基本都是支持的。

如今平城的各级官员,都给吴王拓跋余几分面子。

拓跋晃听完任城的描述,只是沉默思考,没有吭声。

任城汇报完,随即离开,与卫队一起悄悄返回平城。

*****

拓跋焘的大军三月初离开盱眙,回去的路上必须经过彭城。

拓跋焘心里有些打鼓。

因为,他这路人马是十万多点,而彭城里的守军号称也是十万。

如果两位宋国王爷孤注一掷,率军出城与魏军作战,拓跋焘还真的有点慌。

当然,拓跋焘的左翼是拓跋建、长孙真,右翼是拓跋那,两路人马都在十万左右。

如果拓跋焘遭到彭城宋军攻击,他们能够立即增援。

魏军斥候的通讯工作做得非常好。

正常情况下,两翼与大本营之间,每隔两个时辰相对发出一队快马。信息从未间断过。

江夏王刘义恭和武陵王刘骏,站在彭城墙头,看着魏军大队人马从城下官道经过。

拓跋焘不准备攻打彭城,彭城两位王爷也不准备招惹魏国皇帝。

双方颇为默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