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给司马懿送军功吗?
若是向徐州城进兵,就得留军队在彭城,势必要分兵,不分兵就相当于把粮草补给和大后方都扔给彭城了,到时高顺再把九华山的道路封死,要这七万东吴大军吃什么?但是分兵就会出现风险,而且分兵后攻打徐州城,只怕兵力也不足。徐州城比彭城更加坚固高垒,谁又能保证能攻占徐州城呢?
可是如果不改变目标,就得同兵精粮足的彭城守军打攻坚战的打算了。
孙权想起攻打荆州的经验教训,江夏镇,东吴军队前后攻打了数次,没有一次能攻破的,直到后面刘表身死,刘琦刘琮夺嫡内战才把这江夏镇拿下。如今的彭城好比江夏,想正面攻打实在是困难。
这时庞统又献计,让孙权分兵五万佯攻徐州城,只留下两万军队留守彭城之外。彭城袁军十有八九会担心徐州首府被攻占,见外面的吴军人数少,便会想着以多欺少出城歼灭吴军,并且切断东吴五万大军的粮道,还能南北夹击吴军。也就是诱骗袁军出城!
而东吴是假装去攻打徐州,五万大军北上进军,半路便撤回来两三万将士,待袁军耐不住战机出城战斗时,便合围出城的袁军,消灭之。随后彭城兵力受损,士气下降,再攻打势必会有效果。同时进攻徐州的吴军也可以去摸摸徐州城的情况,若是兵少则强行攻城,若是兵多便撤回。
孙权听过庞统的诱敌之策,颇为满意,毕竟徐州不是荆州,荆州刘表在的时候,兵力远多于东吴,东吴岂敢分兵佯攻其他城郡,只怕分兵深入后就被刘表和蔡瑁给吃掉了。但是徐州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兵力!所以此计可行!
次日,孙权下令七万吴军分成两支,一支五万人进攻徐州城,向北行军,另一支两万人,留守彭城,保证粮草补给通道。
留守的军队将领是韩当、周泰,还有客卿张飞。
其余的军队和将领,包括称病的吕布,全部奔袭徐州城而去。
但是行军过了两日,孙权便率领三万人悄悄撤回,只留庞统率领徐盛、蒋钦继续北上酌情攻打徐州。并且庞统一路上大张旗鼓的宣传,并且把灶头和帐篷等能计算军队数量的装备还是按照五万人的兵力进行配制,想用障眼法去迷惑徐州军和司马懿。
孙权这边并不着急往回赶,而是把三万军队潜藏在距离彭城只有半天路程的一处地方,名为草蒿坡,乃是一处密林,可以隐藏踪迹,之后便静静的等待彭城这边的消息。只要彭城这边有骚动的迹象,孙权随时返回包抄合围!
然而孙权在这一等就是五天!当真是等到花儿都谢了!初夏时节,大军在此等待,徒耗粮草,并且在野外树林处隐蔽,防止袁军发现自己的动向,导致这里的蚊虫叮咬难耐,甚至不少人被毒虫伤到。
孙权等到第五日夜晚,自己实在被蚊虫侵扰得难以入眠,于是连夜下令走出草蒿坡,也顾不上暴露不暴露军队了。
令孙权最为恼火的是,彭城的袁军都是缩头乌龟一般,即便东吴这边只有两万兵力,他们还是不敢出城进攻!
彭城这边兵力是按兵不动,孙权这边消耗了五日的粮草,却不得不返回彭城。
再说庞统率军来在徐州城,看到徐州城上旌旗飘飘,城头站满了守城的士兵,没想到徐州城也是重兵把守,至少有四五万人。庞统愈发觉得自己一开始的策略是对的,既然徐州城和彭城有如此多的兵力,下邳一定是座空城,兵力肯定薄弱。
但是战局已经到此,庞统哪有那么多的粮草再往下邳方向运动,同时也怕司马懿率军从徐州城而出,毕竟己方只有两万兵马,司马懿没有出城围剿自己只怕是不晓得自己的虚实罢了。
庞统无奈也只能速速撤军。
他哪里知道徐州城只有两万五千士兵,剩下的所谓“士兵”都是司马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