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消息灵通,挣的就是对缝的钱。
给师父倒了杯茶,师父喝茶,我又回到桌子前看书,看了一会师哥他们都来了,大师哥还给订的寿桃,嫂子们和花姐帮忙做饭,师徒三人在工作室聊天。
大师哥问:“小宇,最近生意怎么样?”
“还那样,我最近没去。”
“你这甩手掌柜的不错啊。”
“对付吧,我跟一个朋友又开了个会馆,忙那面的事呢。”
“会馆?什么会馆?”
“有个官二代,一起开的,为了卖古董。”
“哦,我明白了,不错,我跟你二师哥是没出息了,就看你了。”
“你可别闹了,你们铁饭碗,可比我强多了。”
二师哥听我们聊天,插话道:“小宇,让你上学的事,你办没办?”
“没有,我学习不行啊,我这个学历,考高中都费劲,别说大学了,你饶了我吧。”
说实话,那时候大学学历还真的好办,只要不是那种名牌大学,花钱就行。我感觉学历也没什么用,我也不吃官家饭,没必要花钱买个证,我记得在一几年的时候,我一个朋友,还买了一个艺术学习的证,也是大学。
“你弄个文凭,有师父,还有我俩,你还会修复东西,到时候也上个班,也不耽误你做生意,”
“算了吧,我还是老老实实做生意就行了。”
我这辈子真的不愿意让别人管着我,我也不想每天早八晚五去上班,上面领导骂,下面还有搞好同事关系,我接受不了这种文化,虽然我这行不是太好听,最起码能解决温饱,挣到钱就行。
我跟师哥聊天呢,师父从柜子里拿出来一件瓷器放在桌子上:“你们三个看看。”
我拿起来一看,这是钧窑一字四方倭脚花盆,钧瓷,河南钧州(今禹州)钧窑烧制,其韵雅致,釉质厚重,温润如脂,釉色变幻不一,至臻至美。
这个盆之钧瓷花器,底部多刻数字,由一至十,以示盆及底座尺寸,一为最大,十为最小,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独创的窑变釉技术,变幻莫测,奼紫嫣红,对后世瓷业产生深远影响。这只花盆四方敞口,宽版沿,四灵处倭角为饰,腹壁微内收,形成恰到好处的角度,底部四角做如意云头矮足。
造型周正而规矩,典雅考究,通体罩施钧釉,釉层丰腴匀润,熔融自然,外釉色为官钧之海棠色,内釉为天青色,盆底蚯蚓走泥纹清晰可见。此盆的釉光与纹理变化当属蓝色之最佳品格,远观静穆恬谧,近看圆融烂漫。釉层依器型的转折而丰富多变,斑驳氤氲,与人无限遐想,别见一番古雅韵致。底部敷涂褐色护胎釉,与莹润釉光对比鲜明,清晰可见刻印“一”字款。
继续阅读
此类刻数字之钧瓷,传统断代北宋,然学术争议颇多,近来研究多断代十五世纪,霍吉淑于其着作中指出,此类底刻字钧瓷,除清宫所见数例之外,均未见于其他地区,也无墓葬出土例。此外,钧瓷烧造所用之双层模具法,至十五世纪初方由河南窑工匠所创。
“师父,这是明的?”
大师哥看了一眼:“我怎么看是元的?”
二师哥也看了一眼:“我看也是元的。”
我们三个争论了半天,师父摇摇头,没说话,看老头子不说话,只能又看了一遍,均窑始于唐,兴盛于北宋,地处河南禹县古均台和神 镇一带,宋时称均州,故名“均窑”,亦名“钧窑”或“钧州窑”,但在明朝因明神宗名曰“朱翊均”后均州改名为禹州。
釉中含铜,所以在高温下呈现出红色。钧窑瓷器的颜色并不是入窑前就已经确定的,而是经过高温后金属离子所呈现的,所以又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其成品色主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