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吹泡泡小说>历史军事>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 第861章∶出列!情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1章∶出列!情势!(2 / 4)

新罗王接受薛仁贵建议,速使八百里加急军情向大唐朝廷求救。

秦家军攻入新罗国境后,兵临“咸兴”和“北汉山”两座城池按兵不动,却是背地里将渊盖苏文余党一网打尽,使高句丽国再无内忧。

百济国当然随徐军行动,也是屯兵于两国边境对新罗国虎视眈眈。

薛仁贵引唐军和新罗军坚守城池不出,无非施缓兵之计待朝廷消息。

此却是历史上,也就是大唐贞观十八年七月李世民亲征高丽的起因。

此段历史却是因秦文远的穿越变得面目全非,使原本为高句丽国渊盖苏文专制国政,伙同百济国攻破新罗国四十余城,谋绝新罗入唐之道,新罗国上表向大唐求援,李世民遣使高句丽劝告渊盖苏文罢兵,遭到拒绝后,遂传旨御驾亲征高句丽的史实。

秦文远穿越使历史轨迹发生变化,如今的高句丽乃是高氏王女儿高琴为国主,执政之后多是致力于民生发展,无意与百济、新罗两国发生争端,奈何总有国中不满女王统治的臣子私下与渊盖苏文余孽伙同,挑唆百济、新罗两国对高句丽国累行骚扰,好在百济王忌惮秦家军势力不敢妄动,新罗国王却是听信薛仁贵保证,方使军对高句丽政权展开打击。

历史的变化自有它的轨迹,便是起因、过程、结果不同,然、该发生的事总会发生。

朝廷接报薛仁贵和新罗国上表求援的奏折,李世民速宣召诸臣入宫议事。

太极殿上,有翰林学士宣读薛仁贵和新罗国的奏章,使朝臣得知发生于新罗国的战事。

因平乱薛延陀部和西突厥部有功,接替李靖任兵部尚书的徐世勣出列奏道。

“皇上;新罗国之情势,臣以为当使齐王秦文远解之,方能使朝廷不费一兵一卒而使事态平息。”

秦世勣话落,任城王李道宗接过话题,殿上慷慨陈词。

“皇上;臣以为秦大人所说不可,如今新罗国遭遇变故与徐家军不无关系,此点薛仁贵的奏章里已然说得一清二楚,如是使齐王秦文远奉旨解决新罗国被入侵之事,以秦文远和高句丽国女王的关系,谁敢保证新罗国安危,非是臣多疑,想利益之下,如是那高句丽趁此机会吞并新罗国,岂不使朝廷以新罗国牵制高句丽国的战略目的落空,那时当之奈何,不如皇上使徐天传令秦家军退兵,将高句丽和新罗国冲突之事交与薛仁贵相机处置。”

这厮话语任是谁听了皆知处处针对秦文远。

秦文远于殿上却是面色平静,丝毫没有因此等话语有发怒的迹象。

李道宗话后,殿堂里出现短暂的沉静,无人再说出如何处置高句丽与新罗国的建议。

其实,殿上诸多臣子认可秦世勣的提议,奈何皆因不愿得罪李道宗这厮而沉默不语。

李世民见此情景,座位上欠身而语。

“秦文远;李道宗所言,你以为如何,说来朕听听!”

秦文远闻皇上询问,笑眯眯出列,带有不屑的语气大声说道。

“李王爷!你这话恐怕并不清楚高句丽与新罗国发生冲突的原因,却是凭着想象胡言乱语吧。圣人言;对事情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想此等不负责任的话,似王爷这等重臣也敢违心说出,当真使人不耻,就你这点水平,如是在本王麾下,便是做个县令都不够格。不错,如今秦家军屯兵新罗北汉山和咸兴两城外,皇上可知两个番国为何会发生冲突吗,有些人总是欲将真相隐藏,使危言蒙蔽圣上,其心端是不良。”

这厮蔑视李道宗的话语使殿上诸多老臣心中不满,一帮新晋的年轻朝臣却是看齐王爷敢于挑战宗室权贵,敬佩之心油然而生,自是于殿上饶有兴致看热闹不嫌事大。

李世民同样不喜秦文远的话语。

“这意思不是说老子治下的臣子多是无用之辈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