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山反对无效,他的意见不重要。
其实说不重要是假,只不过村里都那么渴望了,特别是孙伯民强烈支持,孙山也不好忤逆。
说完立碑召集十里八乡的有名望的人物过来见证这个话题,接着又回到最初的问题,就是进士碑要立在哪里。
村长和孙家人一致认为立在村门口,只不过举人碑已经立在祠堂门口了,没道理分开立的。
孙三叔是立在村口的支持派,坚决地说:“功名碑一定要立在村口,这样大家更知道。至于祠堂的举人碑,把它挪到村口就行了。”
族老丙摇了摇头说:“万万不可,好不容不易立起来的举人碑,哪里能随便挪动?说句不吉利的话,要是挪了,山子时运急转急下,谁来负责?山子成为进士老爷只是开始,以后还是官老爷,说不定将来成为朝廷大老爷。不行,不能轻易挪碑,我们孙氏一族好不容易起飞,万万不能乱动任何东西。我不赞成挪碑。”
族老的话说得好有道理,大家没办法反驳。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孙家村大事,在举人碑与进士碑。
如果不是必要时刻,万万不能挪动,这说不定破坏风水。
特别举人碑立在祠堂跟前,给列祖列宗看着,万一把碑挪开了,老祖宗不高兴,怎么办?
这个问题在场的不少人陷入沉思了。
孙山又把何家村推出来,说到:“村长阿爷,族老阿爷,进士碑还是立在祠堂跟前吧,我看何家村的也一直立在祠堂跟前。他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我们要像何家村学习,说不定孙家村将来也会成为何家村那样出不少有功名之人,在何家祠堂跟前能立起一排一排功名碑。”
孙伯民想了想,这次表示支持孙山:“山子说得没错,不仅何家村,别的村也是把功名碑立在祠堂跟前,借以告慰祖先。虽然没有立在村口显眼,但外人比不上老祖宗,还不如把碑立在祠堂前,陪伴老祖宗,好让老祖宗高兴高兴,保佑我们孙家子孙出更多的读书人。”
孙三叔想说什么,孙伯民看了一眼,孙三叔不好说什么了。
大哥都这么说了,如果反对太不应该,要不然外人还说他们孙家三兄弟不合呢。
孙二叔是孙伯民的应声虫,认同地说:“大哥说的对,举人碑已经立在祠堂前了,进士碑更要立在祠堂前,免得孙氏祖宗不高兴,看不到进士碑。”
孙伯民都这么说了,村长和族老们想了想,就赞成了。
村长又说:“山子高中是大喜事,乡亲们高兴,祖宗也高兴。我们孙氏的祠堂这些年只不过小小修小补,总觉得不尽人意。不如这次也把祠堂大修,好让祖宗住得舒服。”
村长其实更想说这么破破烂烂的孙氏大宗祠勉强配得上举人碑,但进士碑就配不上了。
这次一定要大修特修祠堂,好让新的祠堂能配得上孙山的进士碑。
对于修祠堂,孙山表示支持,认同地说:“ 我们孙氏大宗祠的确需要修一修了,趁着此次机会,弄好一些也好。”
孙山看了看孙伯民。
孙伯民点了点头说:“山子说得对,村里能出进士老爷,祖宗庇佑功不可没。我们一家都非常感激。”
顿了顿,继续说:“这次修祠堂,我们家出大头,村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孙伯民也知道靠村民凑钱来修祠堂是不可能。
虽然这几年因为山子中举,村里人的田地不用交税或者少交税生活好了不少。
但要说好的起飞那是不可能。
如果让大家捐钱修祠堂,虽然愿意,可有心无力。
孙伯民想到家里的花圃和橘子有收入,孙山又在京城替人治花赚了一些,他们家目前还算富裕,出大头也能